■身边人演身边故事
最近,南城雅园有个社区剧场工作坊开场。不同于常见的文艺演出,这是一台社区居民打捞雅园故事、全程参与即兴编创的现代社区戏剧。
相比最终的舞台展示,持续三四天的编创过程中,居民们挖故事,沟通、聆听,找到情感共鸣,这一切,让大家发现了戏剧的沟通价值。
“每个人都有故事值得被聆听。”雅园社区党工委书记邓伟平说。“用‘一人一剧场’和‘即兴戏剧’的模式,调动居民讲出并演出属于自己和社区的故事,为社区居民建立更积极的情感连接,这是一种较为直接的社区艺术互动方式。”本次雅园社区营造项目的总策划东莞理工学院教师、社区营造实践者张颖君说。
近日记者对话邓伟平和张颖君,了解这台剧场的出炉过程,感受不一样的社区故事。
对话雅园社区党工委书记邓伟平
每个人都有故事值得被聆听
记者:我是演出后才得到消息。当天剧场演出的情况怎样?
邓伟平:12月22日,冬至日,我们的“雅剧”开演。演员来自社区,包括干部、志愿者和居民,观众也来自社区各行各业。
演出的故事以“小花婆”为主线,从旧时鸭形岭(雅园社区前身)村口已拆除的牌坊和石狗讲起,用牛栏改建的鸭形岭小学后来换成敞亮的楼房学校;小女孩用糖纸包石子捉弄重男轻女的家长;女孩长大成为家长,日子越来越好,可子女因为争夺财产搞得关系不好;社区张氏祠堂修缮募捐,居民热情捐款,各个家庭也因为这件事凝聚起来……
没有复杂的灯光道具背景,但“社区人演社区事”很有代入感。当天雅园的男女老幼聚在一起,看身边人演身边的故事,这个冬至特别温暖。
演完后请居民上台分享雅园故事,一位阿婆说:“我不会讲,干脆和老姐妹们一起唱歌分享吧”,阿婆们接力唱客家山歌的那一幕,很让人动容。
■社区居民看得很投入
记者:这些故事是怎样采集和创编的?
邓伟平:开始向社区居民发出剧场招募时,有些人说“是不是来看戏?”,或者“我不会演戏”。其实即兴剧场不需要戏剧经验。
20多人的团队,先两两分组,各自讲一个自己跟雅园有关的故事,互相聆听后选出相对更好的故事;再参与到四人组中,继续讲故事、筛选。最终留下大家公认最有意思也有意义的故事。
演员们的创编排演持续了三天半的时间,这个过程是“即兴戏剧”的精髓,每个人都是讲故事的人,看似在排演戏剧,但表达的是心声。其中一个参演者是治安队员,平日很少说话的,参与过程中说:“我发现听了对方的故事再讲出来时,和原来的故事有些不对板。”这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聆听和表达都需要更多的练习;在现实生活里,你听到怎样的故事又传播怎样的故事,可能影响接下来的故事走向。
记者:怎样想到用这样的形式营造社区文化?
邓伟平:我从大学毕业开始一直参与社会公益项目,是2012年成立的“阳光公益服务中心”的负责人之一,因为工作内外长期做扶贫、助学,我接触到一些心理课程以及与此相关的戏剧工作坊,了解到即兴戏剧在社区工作中可以发挥天然的对话作用、激发共情共鸣,所以一直想把这种方式带到社区来。
后来有机会找到雅园人的后代、有多年社区营造实践经验的张颖君,以及在珠三角地区做戏剧工坊很有口碑的酸菜老师,这个活动才得以实现。
社区剧场2019年年初就立项了,是整体社区营造项目的一部分。其他项目还包括口述历史、古建筑普查等。
记者:整个剧场做下来,有哪些收获?
邓伟平:不同于简单的排节目,这个剧场让居民自然自觉地参与到了社区共建中,在讲故事、编剧本、演故事的过程中,深度聆听对方,充分换位思考,理解他人,找到情感共鸣,并共同完成艺术创作。
一个上千人的社区里,每个普通人都有值得被聆听的故事和情绪。重要的是静下心来好好讲,好好听。然后你会发现,最后沉淀下来的,让大家达成的共识,是那些向上向善的美好的东西。
接下来,这个原创小剧场还会在社区巡演,带动更多人关注社区,关注社区的故事。
对话社区营造实践者张颖君
首次落地的社区营造整体项目
记者:大概5年前,我采访过你组织的即兴戏剧,那时第一次听说用戏剧参与社区营造的理念,这些年也一直关注你的社区养育实践项目。请问这些年你参与的像雅园这种社区戏剧项目多吗?
张颖君:社区营造有很多方式方法。我受过到的专业学习和这些年的实践,可以称为社区艺术,包括戏剧、舞蹈、音乐等,都是社区艺术的元素。这几年来也一直在尝试不同手法的一些工作坊。
跟雅园的这次合作,是我们团队在东莞的第一个社区营造整体项目。之前我们接的一些项目偏向于调研或者文创设计类。但是落地的社区营造目标,这算是第一次。除了剧场以外,我们同步也给雅园做口述历史调研、古建筑调研,再加上社区戏剧,根据雅园社区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从不同方面去设计这个项目。
记者:有一种理想经过时间的力量变现的喜悦。这个戏剧项目,你们团队大概筹备了多少时间?
张颖君:我们根据社区的需求,设计了刚才说到的几大模块。这些项目的功能类似于点亮“穴位”,打通血脉,调动起居民的力量,达到有效的情感连接,与接下来的社区工作形成良性互补。
很多东西都需要时间的沉淀。社区营造更加需要持续的耕耘,扎根下来与居民相处和沟通。早在2017年底,就开始沟通和协商这个计划,2019年年初落实相关方案。
后来我们商定用四天邀请居民来参与,用不同方法去调动他们讲社区故事的热情。如何调动居民,有赖于我们前期的调研了解和做口述历史获得的沟通。
■阿婆们上台分享社区故事
希望剧场可以持续下去,我们也会协助社区把因剧场而发酵出的思考、情感连接等,变成持久的力量。
记者:听说你个人和雅园也有一些渊源,你的爷爷奶奶之前是在那里生活?
张颖君:是的,缘分使然。雅园的很多村民都姓张,我的爷爷奶奶是在雅园长大的,但我没有在那里生活过。这次的项目让我有机会重回雅园,了解那里的历史文化,对我来说是一个寻根之旅吧。
我爷爷奶奶已经在早年去世了,我跟他们的感情都很好,以前小时候经常听他们讲雅园的一些事。现在我有机会走近这个地方,也希望可以找回一些爷爷奶奶的成长痕迹,了解一些他们的故事。
记者 段利华/文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