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上海,记者 韩理)讯,近期,可转债基金领域消息迭出,除首只可转债ETF正式上市并且实现了“T+0”交易外,万家可转债基金也正处于发行期。
今年3月,由于可转债“t+0”和不限制涨跌幅的交易规则,多只可转债个券被市场资金炒作,部分可转债价格高度偏离正股价格。不过随着交易所提示风险并对相关个券交易进行监控,可转债炒作降温。上周权益市场开启反弹,而转债小幅上涨,走势继续弱于正股,并且上周成交量出现大幅下降,指向转债市场的情绪出现降温。
在“过山车”行情之后,随着可转债市场的回调和降温,部分机构人士认为,可转债的配置窗口再度显现,会考虑在组合中增配可转债。目前股市估值仍处于合理区间,转债目前估值已然不低,但流动性宽松+资产荒+政策托底仍是转债的重要支撑。
超6成可转债基金年内实现正收益
今年以来,可转债市场经历了上涨-大跌-反弹-回调的波动。受市场震荡的影响,可转债基金的收益表现也波动较大。Choice数据显示,截至4月10日,在统计范围内的55只可转债基金中,年内平均收益率为0.56%,超6成实现正收益,其中鹏华可转债以6.91%的收益率排名首位,农银汇理可转债、华宝可转债等紧随其后。
而从配置角度而言,2019年以来,公募基金加大了对于可转债的配置。2019年四季报显示,公募持有可转债市值达到938.34亿元,环比提升196.26亿元,增长26.45%。公募对可转债的增配一方面是源于可转债市场持续上涨,带动持仓转债市值提升;另一方面可转债市场的扩容也让公募机构的选择增加。
与此同时,可转债在公募基金之外的认可度亦大幅提升。2017年以前基金持仓转债占比超过30%,是主要的参与机构。而2019年底基金转债持仓占比已经降至16%左右,保险、年金等机构持仓占比明显提升,参与机构更加多样化。
今年以来,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0日,年内已有55只可转债陆续发行上市,上市首日全部收涨,尚无破发,年内平均收益率达20.97%。而可转债市场的良好表现,也促进了可转债打新队伍的膨胀。粗略数据显示,目前参与可转债打新的投资者数量已较前一年翻了数倍,最多甚至超过10倍。
3月份以来,部分转债个券出现异动,成交放量、价格大涨,进一步引发了市场对于可转债的关注。异动转债一般涉及热点题材,如口罩、新基建等,且规模小、评级低。由于转债无涨跌幅限制、“T+0”交易等,因此吸引了短线资金的关注,导致部分个券出现非理性上涨。不过,对于这类品种,机构的关注度和参与度都不高。3月下旬开始,市场情绪恢复理性,转债走势明显偏弱。
降温后再现配置机会
经历了前期从“狂热”到“降温”的大起大落,站在目前的时点,机构人士如何看待可转债市场?
数据显示,上周中证转债指数上涨0.33%,不及同期上涨了1.51%的沪深300指数;日均成交量297亿元,环比大幅下降。这些数据都指向转债市场情绪已出现降温。不过部分投研人士认为,降温后的价格回调反而让配置相关资产的机会重现。
上海某公募债券基金经理告诉记者:“在监管关注可转债市场炒作之后,可转债市场已有所降温,价格也出现了回调。而经过这一轮回调,可转债绝对价格的吸引力重现。此外,考虑到纯债市场收益率已经走低,未来纯债回报空间可能难完全达到投资者收益诉求,而相较于纯债基金,可转债收益相对较高。”
他进一步表示,受疫情全球扩散的影响,当前市场环境前景并不明朗。在此背景下,以可转债替代正股的配置,既可以具备一定的避险功能,也为回报率的获取赢得想象空间。
博时基金经理邓雨欣则从数据方面阐述了为何当下是配置可转债的时机。统计2003年至今回报情况显示,中证转债及可交债指数复合年化收益率为 8.19%,相比之下,中债总财富指数年化收益率为 3.83%,上证综指年化收益率为 4.47%,沪深300指数为 7.62%。从长期角度看,可转债市场的年化回报明显高于纯债市场,也明显好于上证综指和沪深300指数。从绝对价格角度看,当前水平处于中等位置。受到全球疫情扩散影响,风险资产出现显著回调,可转债价格也回落不小,但仍处于2019年以来的上升趋势中。
不过,对于未来的转债行情,海通证券姜超团队认为,短期来看,转债估值还是处于高位,如果权益市场继续震荡回调,则转债仍有一定压力。但中期来看,流动性是转债估值最重要的支撑,在货币政策宽松的状态下,转债的估值很难压缩至过低位置。
华泰证券亦表示,可转债爆炒现象基本熄火,择券将从“守株待兔”重回基本面导向。而转债整体估值不便宜、股市等不确定性仍较大,决定了个券性价比是择券的前提。基 于上述考虑,建议继续挖掘110-120 元区间品种,围绕大内需等行业展开布局,同时沿着政策等链条埋伏优质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