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上海,记者孙诗宇)讯,近年,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球经济金融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上海建设更具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在6月18日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主题演讲中表示,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配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上海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市场机构继续共同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再上新台阶。
潘功胜表示,支持上海建设以人民币金融资产为基础的国际金融中心。创新人民币金融产品,拓展人民币金融市场深度、广度,满足全球投资者投融资需求。
对此,潘功胜在演讲中提出了五大重点和下一步的推进计划。
一是坚持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竞争中的基本定位,建设以人民币金融资产为基础的金融中心。
目前,我国债券和股票市场规模全球第二,超过160万亿元,已纳入多个主流国际指数。国际机构配置人民币资产已达到6.4万亿元,并以年均超过20%的速度增长,尤其是境外投资者持有境内人民币债券资产近年来以年均近40%的速度增长。
下一步,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将支持上海发挥人民币资产发行和交易中心的独特优势,创新丰富人民币金融产品,拓展人民币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满足全球各类投资者的投融资需求。
二是坚持多渠道开放并举,加快推进更高水平的在岸市场开放。
随着人民币金融资产吸引力的日益增强,以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日趋成熟,加快推动在岸市场开放,将有助于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有助于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国际辐射效应。
近期,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整合债券市场投资渠道,取消QFII、RQFII额度管理,扩大QDLP、QFLP试点,监管机构放开外资金融机构的股比限制,都是扩大在岸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
下一步,将继续支持上海优化多渠道开放布局,同时顺应市场需求,积极扩大在岸市场的对外开放,持续推动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共同繁荣发展
三是继续推动上海成为金融机构,尤其是财富管理机构、资产管理机构的集聚地。
近年来,我国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不断加快,目前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人身险等领域的外资股比限制已完全取消。众多外资金融机构,包括全球十大资产管理机构、全国九成以上外资私募机构等,纷纷选择落户上海。
下一步,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将推动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开放政策,研究推出新的开放举措,如扩大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制度)、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制度)规模,探索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跨境投融资管理模式,继续支持上海吸引更多全球一流机构落户,助推上海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市场。
四是建设与国际接轨的法治和规则环境。
高水平的法治和规则环境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基础和保障,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完善程度、透明性及可预期性,是市场参与者信心的关键。
结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实际需要,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会同相关部门,支持上海在金融法律和规则体系方面,如证券名义持有和多级托管制度、结算交收方式、信息披露、会计准则、投资者保护,金融违法行为处罚,更多地在上海先行先试,加快高水平金融法律的供给,加快与国际接轨,形成高质量的金融营商环境。
五是建设高水平的资本项目对外开放。
近年来,结合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上海科创中心等国家战略落地实施。“目前我们已经在上海实施了高水平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开放政策,并在外债融资、资产跨境转让、跨境人民币业务办理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创新开放举措,有效提升了上海资本项目开放水平。”潘功胜表示。
下一步,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将继续支持上海率先实施更高水平的资本项目对外开放。同时,也将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健全“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审查机制,做到对外开放和风险防控一体推进。